藏青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3—2035年)公示文件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3日 来源:西格办(管委会)

一、编制背景

藏青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成立于2013年,是全国首个跨省区的“飞地经济”工业园区,也是藏青两省区合作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园区资源禀赋优势,指导未来一定时期内园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各类建设,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加强藏青两省区交流合作,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求,编制《藏青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原则

(一)生态优先、安全永续

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对园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进行综合管控和引导,使园区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内涵型发展。

(二)全域统筹、产城融合

坚持区域协调,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共保、环境共治、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三)以人为本、提质增效

保护自然生态格局,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宜居宜业的产业社区生活圈,保障安全性、提供便利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四)多规合一、科学规划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地域特征,加强上下衔接传导,体现多规合一,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西至年楚河路、东至雅砻河路、南至山南路、北至日喀则路,国土空间总面积3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2023年,规划期限为2023年-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

四、发展定位

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西部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区,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对外开放新平台,自治区“飞地经济”样板。

五、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

(一)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一心、四轴、六片区”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一心”即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综合服务中心;“四轴”即一条园区发展轴和三条景观风貌轴,以藏青路为产业发展轴,沿孔雀河路、拉萨路、哈木斯特东河打造景观风貌轴;“六片区”即综合服务区、四个产业区和物流商贸配套区六区协同。

(二)现代产业空间格局

构建以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玉石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三大新兴产业为支撑,以商贸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3+3+N现代化产业体系。

形成“十二大”产业功能组团和片区,即综合服务组团、科创服务组团、电池制造与集成区锂电拓展区铜铬钼精深加工区铅锌精深加工区钾精深加工与精细化工区镁硼精深加工区、新兴产业组团、循环经济组团、物流商贸组团。

(三)人口规模

规划到2035年园区常住人口约2.2万人。

(四)用地布局优化

规划园区国土空间用地总规模2999.92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911.88公顷。主要为工业用地1794.39公顷,占园区规划建设用地的61.62%。其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45.6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4.3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49%;商业服务业用地31.6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9%;仓储用地257.6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85%;交通运输用地356.9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2.26%;公用设施用地50.7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4%;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360.4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2.38%;陆地水域88.04公顷。

六、园区要素支撑体系

(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规划园区生活组团布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体育馆、幼儿园各1处,结合园区管委会布置社区综合服务站1;在园区孵化区布置科创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设施,结合文化中心布置技能培训中心1处。

(二)道路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两横两纵一环”主干路体系,其中日喀则路年楚河路山南路雅砻河路组成园区外环,拉萨路、林芝路为园区横向主干路,藏青路、孔雀河路为纵向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0-50米。昌都路那曲路等七条道路构成“四横三纵”次干路体系,道路红线宽度30米。支路红线宽度20-24米。

(三)市政基础设施布局

给水:规划园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采用格尔木第二水厂和区域地表供水厂联合供水。

污水: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保留现状清源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9.0万吨/天。

电力:形成以750千伏柴达木变为电源点,330千伏藏青变和园区110千伏公用变为主供电网架的电网结构。新建33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3座,大型用电企业内设独立35千伏或110千伏用户变电站。

电信:规划结合公共建筑新建电信模块局和邮政所各1处。

供热:规划将热力站改建为燃气锅炉,供热能力464兆瓦。

燃气:规划园区工业和采暖以天然气为气源,天然气气化率100%,基本实现天然气全覆盖。

环卫:规划生活垃圾按照“分类袋装—分类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处理场”的流程进行收集处理,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2座。

(四)安全防灾应急体系

防洪排涝体系:确定园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排滞标准以区域暴雨强度来控制,确定哈木斯特东河左支二河划为洪涝风险控制线范围。规划园区周边修建截洪坝和截洪沟,河道两侧设置二级防洪堤。

综合防灾建设:构建全覆盖、多灾种、多策略、多阶段的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园区按照地震烈度7度设防,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按8度设防。规划园区设消防站2座、避震疏散场地13处、人均掩蔽面积1平方米。

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园区应急体系建设,结合园区管委会办公楼设置人防指挥中心,结合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急救中心与公共卫生中心。